《民法典》主题分享——顺应时代,以民为本
时间:2021-08-10

民法典的出台,是国家的历史性大事件,也是法律界同仁的心之所向。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时刻,一个划时代立法文件的出台,宣告着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彰显着国之大典业已成型。


回溯世界民法历史,法律观照人类文明,每一次人类的重大历史阶段,都有与之相随的典范意义的法律出现。1804年,法国民法典出台,正是处在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历史阶段;1900年,德国民法典出台,是人类工业文明快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而今天,我们处在21世纪,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大步迈向信息文明的阶段,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出台这样一部民法典,展现了“与时代融合,与世界接轨”的品格,代表着中华民族再次攀上了历史高峰。因此,我国《民法典》被称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 一个“典”字,我感觉到的是沉甸甸的分量。典,有着多种含义。所谓典表明它所规定的是基础性的民事法律规范和制度,是奠定根基。其次,它体现了承载条文的规模和体量。再次,典,国之重器,亦有典范之意,庄重而典雅,让人肃然起敬。


“法典”二字也道尽了我国民事立法长达66年的编纂之路。大家知道,在《民法典》出台之前,我国有《民法通则》,后来有出台了《民法总则》,也有如《合同法》《物权法》等单行的基本法。但其实,从1954年我国便启动起草《民法典》工作,改革开放后,我国民商事法制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提上重要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多艰辛探索,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


这其中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结合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指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民法典又是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律法典。以民为名,恰是以公平和正义为理念,规范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我们中的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和刑法打上交道,但我们每一天都与民法相伴。正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民法典正是细微处见真章的典范,可以使得我们美好生活的宏大愿景真切地落到细微实处。因此,它又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民为名,反映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权益。


民法典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编纂虽可以说暂时告一段落,但对于民法典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却刚刚起步,是新的序章。



微信公众号 ×

使用“扫一扫”即可添加关注